pexels-tara-winstead-8386574.jpg

「貼標籤」意指對於人事物產生特定的印象後,將其侷限於某個框架底下並深信不疑,大多出現於人事物某部分的特質與另一種人事物相同時,便擅自將其兩者連結,也不探究各自的獨特性,出現以偏概全的狀況。

 

「貼標籤」在現今社會實在過於普遍,普遍到第一段我個人對於「貼標籤」的認知解釋都覺得有些多餘。

 

我們生活中時有耳聞的貼標籤行為,例如:

 

他是水瓶座,那他一定很怪!

 

他是臺南人,那他一定很嗜甜!

 

她常常穿得像辣妹一樣,晚上一定常跑夜店,男友一個換一個!

 

她長得就一副乖乖牌的樣子,功課好,對家人也不錯,一定是一個好女生!

 

…….

 

例子不勝枚舉,我就不再贅述;其實標籤是一種很方便的產物,可以讓你第一時間猜測對方可能對應的行爲或愛好,類似統計學的概念,但標籤越來越濫用後,出現的問題就是讓人不再去深入了解人事物本身真正的樣貌,而是直接用標籤囊括面對到的一切,因為這樣方便簡單又輕鬆,那如果發現與自己給予的標籤有不符合的地方呢?那就直接否定對方!因為標籤不會有問題,有問題的是對方與標籤不符合,這種本末倒置的狀況相當有趣,例如:你是臺南人但不喜歡食物太甜?你根本不是台南人吧?這種話開玩笑還無傷大雅,但頻繁出現可能就會讓本人有點厭煩,更甚者把這種觀念延伸到所有人事物上,太強烈偏執的刻板印象將讓你看不清所有人事物的本質狀態。

 

當推測變成了框架,即使發現與事實不符,你還是緊抓不放。

 

標籤與人設也是息息相關,甚至可以說眾多的標籤堆疊出人設。已經太多的事件或新聞告訴我們人不可貌相,人設也常常是可以營造出來的,尤其是公眾人物光鮮亮麗或道貌岸然的表象,美麗、自律、正直、善良等這些正面標籤是可以被主流媒體的追捧而加諸上去;當有了這些正面標籤之後,人們也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是個「好人」,從而產生信賴感,如果這些人的真實面貌就是如此還不打緊,但如果剛好完全相反,也就是時有所聞的「人設崩壞」,那便正好是人們被標籤操弄卻不自知的最好體現。

 

除了貼人標籤之外,被貼上標籤——尤其是負面標籤——時,大多數的人就真的被標籤所束縛了。

 

他裸辭後想休息幾個月欸,也太懶惰了吧

 

他明明家境那麼好還得憂鬱症,根本是不知足吧

 

他已經連考五年都考不上國考了,有夠沒用的

 

…….

 

其實我覺得這些無形的標籤都是「沒有黏性」的標籤,所謂的沒有黏性就是他人如果想貼在你身上,你本身「沒有黏性」的話,這些標籤就像被亂塗鴉後的紙會直接飄到地上,就如同廢紙一般,完全不會黏附在你身上,而如何讓自身「沒有黏性」呢?那就是必須理解自我價值,知道什麼是想要與不想要、擅長與不擅長,這樣再多的標籤都像是與你無關一般,自然也無法成為你的標籤了;但反面來說,如果你不清楚自我價值,總是別人說什麼就受到影響,那你本身就是一個人體強力膠,稍微一個小紙屑般的標籤也會牢牢死死地黏在你的身上。

 

我從國中開始就是一個超級人體強力膠,因為國小生活過得太順遂,功課好、體育佳、作文比賽第一名、朋友多而且老師也喜歡我,而直到上了國中,原本的好朋友都到了另一間國中,因此我首次領會到什麼是孤單的滋味,剛開學沒多久還因為一些奇怪的理由,有個男生本來跟我關係不錯,後來突然討厭我且公開言語霸凌我(但最後他竟然跟我告白!整個神展開)然後我數學能力本來就不好,國小還能應付,到了國中簡直像另一個世界一樣,記得頭幾次的考試我考了不及格,種種打擊之下我變得相當沒自信,甚至可以說是自卑的程度,當時我不只讓別人對我貼標籤,我也讓標籤定義了我,而且還會為我當天的表現打分數,例如今天跟多少同學相處愉快,所以今天有8分(滿分10分,我居然還記得這種鳥事!),今天某人不太理我,不知道是不是生我的氣,所以今天3分(常常發現某人沒生我的氣,因為我也沒做什麼,是我對所有人的一舉一動都特別敏感);一路走來到了近一兩年才有逐漸擺脫,所以我可以說是感觸良多呀。

 

所以,讓自己自由吧,不要被不知從何而來也不重要的標籤覆蓋了你本身的光芒。

圖片來源:pexels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rin 的頭像
    Erin

    露宿豐餐| 花藝x美食x旅遊x文字x生活日記

    Er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